美国将穿山甲列入濒危物种名单

Keywords: 穿山甲, 濒危物种, 美国, 野生动物保护, 非法贸易
Back to News List
Tuesday, 17 June 2025

美国将穿山甲列入濒危物种名单

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近日宣布,计划将七种穿山甲列为濒危物种。这一举措旨在加强打击非法狩猎和走私行为,保护“全球最濒危的哺乳动物”。


穿山甲,外表像蚂蚁和穿甲鱼的结合体,是世界上唯一全身被鳞片覆盖的哺乳动物。然而,这些鳞片却成为其灭绝的导火索。由于穿山甲的鳞片和肉在亚洲市场备受追捧,导致其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可能在新冠疫情初期扮演了中间宿主的角色。


根据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发布的联邦公告,所有穿山甲物种将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单。此举意味着穿山甲将成为美国第二任特朗普政府下首批被列入濒危物种的动物。公告发布后,公众将有60天时间提交意见,随后名单将正式生效。


动物保护组织Humane World for Animals的律师尼古拉斯·阿里沃表示:“对穿山甲的保护早已刻不容缓,但今天是个好日子。”穿山甲主要生活在从西非到东南亚的草原和森林中,它们在夜间以蚂蚁和白蚁为食,遇到危险时会卷成球状,以鳞片保护自己。


然而,这些适应野外生存的特性使穿山甲极易受到非法捕猎。由于穿山甲是夜行性动物,视力较差,因此很容易被捕兽夹捕捉。而它们的自我保护行为也让偷猎者更容易抓到它们。


穿山甲的肉在亚洲被视为珍馐,而其鳞片在传统中医中被认为可以治疗肝病和皮肤病。然而,科学家研究发现,穿山甲鳞片与人类指甲成分相同,并无特殊药用价值。尽管2016年国际社会达成禁止穿山甲国际贸易的协议,但非法贸易依然猖獗。


2020年,穿山甲被列为新冠病毒可能的中间宿主,病毒可能从蝙蝠传播到穿山甲,再传给人类。由于亚洲地区的偷猎和栖息地丧失导致穿山甲数量下降,非洲地区的偷猎活动却在增加。研究估计,2014年至2021年间,西非和中非地区有超过850万只穿山甲被从野外捕获。


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提议将全球八种穿山甲中的七种列为濒危物种,其中包括亚洲四种和非洲三种(第八种Temminck穿山甲自1970年代起已被列为濒危物种)。管理局表示,此举将确保美国不会对穿山甲的持续减少负有责任。


尽管穿山甲并非美国本土动物,但美国历史上一直是穿山甲皮革制品的主要市场。阿里沃表示,新的名单将增加对交易穿山甲的处罚,并为执法部门提供更多资源打击走私行为。


穿山甲每年仅繁殖一胎,因此在野外很难恢复种群数量。阿里沃认为,这是美国在保护穿山甲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0.0472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