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储备银行对阿德里安·奥尔辞职的不透明处理损害其公信力
新西兰储备银行对阿德里安·奥尔辞职的不透明处理损害其公信力
新西兰储备银行(RBNZ)在阿德里安·奥尔(Adrian Orr)辞职事件上的处理方式,引发了公众对其透明度和可信度的质疑。新西兰《先驱报》的商业编辑珍妮·蒂布什拉尼(Jenée Tibshraeny)指出,奥尔辞职背后的真实原因并未及时公布,反而让谣言四起,损害了公众对该机构的信任。
奥尔于3月5日宣布辞职,但RBNZ的领导团队在次日便向员工发送电子邮件,要求员工不要向媒体透露任何信息。然而,RBNZ并没有做到真正的透明,反而在随后几个月内对辞职原因含糊其辞,引发了媒体和公众的猜测。
3月6日,RBNZ董事会主席尼尔·奎利(Neil Quigley)在一场匆忙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奥尔辞职是否与政府资金支持有关。奎利表示,董事会正在就资金问题进行讨论,但拒绝明确说明辞职原因。直到6月11日,RBNZ才承认,奥尔与董事会在资金申请金额上的分歧是导致其辞职的主要原因。
奥尔希望RBNZ能坚持申请10亿新西兰元的资金,以支持银行在未来五年内更全面地履行其职责。然而,董事会认为政府并无意愿拨款如此大额资金,因此建议奥尔放弃这一要求。奎利未能在奥尔辞职当天或4月9日资金协议签署后及时公开这一信息,引发了公众的不满。
新西兰前财政部长格兰特·罗伯逊(Grant Robertson)和现任财政部长尼古拉·威尔斯(Nicola Willis)均曾公开表示不支持奥尔的高资金要求。威尔斯在奥尔辞职前曾告诉《先驱报》,RBNZ需要降低其资金期望。
虽然董事会与行长之间的分歧并不罕见,但RBNZ未能及时、公开地处理这一问题,导致公众对其信任度下降。RBNZ拥有巨大的经济决策权,但这一权力的行使必须建立在公众的信任之上。奥尔辞职事件的处理方式表明,RBNZ需要在维护机构公信力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2021年,RBNZ董事会通过修改《储备银行法》获得了更大的治理权力,目的是增强问责制,以提升银行的可信度。然而,奥尔辞职事件的处理方式显示出,董事会在维护RBNZ公信力方面仍有不足。
在当前新西兰经济面临通胀压力的关键时期,RBNZ需要专注于为经济提供支持,而不是陷入不必要的内部争议。奥尔辞职事件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削弱了公众对该机构的信心。
总的来说,RBNZ在奥尔辞职事件上的处理方式,暴露出其在透明度和沟通方面的短板。为了恢复公众信任,RBNZ需要在未来的决策过程中更加开放和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