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退出《中導條約》:中導博弈與全球安全格局的變革
关键词: 中導條約, 美俄關係, 中國, 軍備競賽, 亞洲安全
返回新闻列表
Friday, 08 August 2025
美國於2019年退出《中導條約》,俄羅斯則於2025年8月4日正式宣布不受該條約限制。這一系列行動反映了美俄兩國在軍事戰略上的重大轉變,並引發了全球對軍備競賽與地區安全的擔憂。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的動機不僅是對俄羅斯違約的回應,更與其戰略重心向亞洲轉移有關。美國在菲律賓、澳洲等亞洲地區部署中遠程導彈,意在應對中國的崛起,並確保其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而俄羅斯則通過部署「榛樹」高超音速導彈、在白俄羅斯設立導彈基地等措施,對美國及其盟友形成反制。
美國在亞洲的導彈部署對中國構成了直接威脅。例如,美國在菲律賓部署的「堤豐」中導系統,其射程可覆蓋台灣海峽、中國東部戰區及東南部沿海地區。這將迫使中國重新評估其軍事防禦策略,並可能加速其導彈技術的發展,如東風-25、東風-26與東風-27等新型中程導彈。
俄羅斯的行動也可能對中美關係產生深遠影響。俄羅斯在俄烏衝突中與中國的戰略合作日益加深,使其成為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一大盟友。俄羅斯退出《中導條約》並加強與中國的軍事協作,可能進一步推動中俄在軍事領域的聯合行動,並對美國的導彈部署形成牽制。
未來,美國、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導彈博弈將持續加劇,全球安全格局也可能因此發生重大變化。中國是否會在美國的導彈威脅下選擇對抗,或是繼續在俄羅斯的背後支持下保持克制,將是未來國際關係的一個關鍵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