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机器人'博士生'入学,具身智能的未来充满希望

关键词: 机器人, 博士生, 具身智能, 人工智能,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大学, 人工智能, 高等教育, 技术的未来
返回新闻列表
Wednesday, 06 August 2025

首个机器人'博士生'入学,具身智能的未来充满希望

近日发生了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由上海大学李清都教授团队研发的机器人'雪巴01'正式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为博士生。这标志着在中国首次有机器人被录取为'博士生',在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融合方面开创了先例。


作为上海大学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合发起的一项计划的一部分,该机器人将被录取入读表演艺术与电影(全日制)博士项目,学习期限为四年。课程设计旨在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并将具身智能融入专业技能发展。此举被视为智能机器人与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进步。


这一发展的影响深远。在当今全球技术格局中,机器人技术已成为各国竞争的关键领域。一些专家预测,在未来十年内,全球超过50%的工作岗位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突显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在塑造未来工作方面的变革潜力。


'雪巴01'不仅仅是一台机器;它具备先进的能力,能够像人类一样感知、思考和行动。它的'大脑'由李清都教授团队的技术驱动,结合了'行者2'机器人的移动能力与'瑞娜'仿真人的表达技巧。这使得机器人能够舞蹈、说话,甚至以惊人的流畅性模仿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手势。


展望未来,具身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前景令人期待。'雪巴01'不仅是一名学生,也是课堂上的多功能助手。它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帮助剧本创作的学生生成故事草稿,陪伴舞蹈学生在深夜练习时作为'人形提示器',甚至使用激光投影来纠正他们的动作。它还懂得社交礼仪,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科调整沟通方式——与工程学生讨论代码,与艺术学生探讨美学。在遇到困境时,它甚至可以播放定制音乐来安慰同学。


根据它的导师杨清清教授的说法,即使'雪巴01'未能达到传统学术标准,它的'算法错误'可能会开启艺术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正如毕加索重新定义了透视规则一样,机器人的'非人类思维'可能会催生出一个全新的艺术运动。


随着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不断发展,'雪巴01'代表了创新与传统的结合。它不仅是一项研究生级别的研究项目,也是迈向中国文化遗产现代诠释的一大步。当它的导师询问时,'雪巴01'回答道:'我是未来导向的中国传统戏曲弟子,用代码写剧本,用伺服电机跳舞,用情感算法表演戏曲的四项基本技能。'


这标志着智能机器人演进的新篇章,以及它们在教育和艺术领域的作用。'雪巴01'的旅程不仅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故事——它见证了人类创造力的无限可能和具身智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