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警告人才計劃重蹈「雙非」覆轍 促政府科學預測人口變化
关键词: 梁振英, 人才計劃, 雙非, 人口變化, 高才通, 香港01, 雙非嬰, 入境政策
返回新闻列表
Wednesday, 06 August 2025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繼日前稱讚教育局收緊「高才通」子女入讀資助專上課程申請門檻為「德政」後,今日(5日)再撰文談人才政策,提及政府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已吸引22萬人才及其家人到港,但過去五年全港私樓入住量沒有太大變化,說明絕大多數來港人才家庭並無落戶,而是拿了身份證後全家返回內地。梁振英以其擔任行政長官時處理過的「雙非嬰」問題為例,警告當前人才政策為香港帶來類似的不確定性,而且人數比「隻非嬰」大得多。他指出,政府需要科學地預測長期人口規模和結構變化,減少不確定性。梁振英憶述,當年雙非孕婦來港產子,引發資源擠兌的問題,包括香港孕婦訂不到分娩病床、北區母嬰健康院擠滿從內地各地過來檢查的嬰兒、幼稚園一位難求等。梁振英憶述,當年雙非嬰為社會規劃帶來極大不確定性,因其出生後大多返回內地,隨時可以,惟不知何時移居香港。當年政府為雙非孕婦來港產子定配額,將問題合理化,我當選特首還未上任就叫停雙非孕婦來港產子政策,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香港沒有預測能力,更沒有承擔能力。政府稱截至今年6月,33萬宗人才申請已獲批,22萬名人才及其家人已經來港,超出政府原本目標。他同時引用2025政府差餉物業估計處統計數據指,2020年至2024年,全港私樓的入住量維持在每年兩萬個以下,「說明絕大多數人才家庭沒有落戶香港,而是拿了身分證後全家返回內地」。這些人才什麼時候來港?家庭結構怎樣?對各類社會服務的需求有多大?看來又出現了類似當年雙非嬰的不確定性,而且人數比雙非嬰大得多。如果預測有一半人才來港定居,香港造地建屋的力度必須再次加大。梁振英強調,為對港人和內地人才負責,必須客觀、認真和科學地面對上述問題,社會要穩定,不能有太多太大的不確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