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作为太平洋甲基苯丙胺市场的'现金奶牛',加剧了地区毒品危机

关键词: 新西兰, 太平洋甲基苯丙胺市场, 药品危机, 艾滋病毒爆发, 药品走私, 执法机构腐败, 何塞·苏萨-桑托斯, 太平洋岛屿, 甲基苯丙胺
返回新闻列表
Thursday, 31 July 2025

新西兰作为太平洋甲基苯丙胺市场的'现金奶牛',加剧了地区毒品危机


多年来,太平洋地区一直默默承受着日益严重的甲基苯丙胺危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则位于这一问题的核心。一名跨国犯罪专家警告称,这两个国家是太平洋毒品贸易的'现金奶牛',正在推动甲基苯丙胺使用量的激增,从而破坏整个地区的社区稳定。


坎特伯雷大学太平洋地区安全中心的副教授何塞·苏萨-桑托斯指出,过去五年中毒品贸易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变化。以前,通过太平洋走私毒品对当地社区影响不大,协助者通常以现金支付报酬。然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协助者现在是以毒品而不是现金作为报酬。


这种变化导致了本地毒品市场的指数级增长,尤其是在斐济、汤加和萨摩亚等国家。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从由于用户共用针头而导致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到社会结构的瓦解以及执法机构的腐败。


例如,斐济已宣布发生艾滋病病毒爆发,2023年至2024年间新病例增加了281%。该国还出现了令人震惊的毒品相关犯罪激增,包括最近在纳迪机场查获了近5公斤甲基苯丙胺。被起诉的人中有两名斐济缉毒局成员和海关情报部门负责人——这显然是渗透和腐败的明显迹象。


苏萨-桑托斯解释说,甲基苯丙胺不仅来自美洲和亚洲的传统来源,还通过涉及太平洋地区小型犯罪集团的新路线运输。这些集团通常由从新西兰、澳大利亚和美国被驱逐出境的人组成,他们带来了本地执法部门不习惯处理的新战术。


这些人在重新融入太平洋社会方面遇到困难,因此又回到了他们原籍国的原有犯罪网络。这创造了一个犯罪活动的‘完美风暴’,本地市场由国际供应商供应,并采用新的、更复杂的走私技术。


针对这一危机,苏萨-桑托斯强调需要采取全面的方法。这包括加强地区安全框架,与国际组织如国际刑警组织以及本地社区领袖进行合作,并确保任何解决方案都具有文化适当性和针对性。


这种情况不仅是地区性问题,对新西兰本身也有重大影响。作为太平洋甲基苯丙胺市场的‘现金奶牛’,该国不仅使危机得以持续,还正面临后果——不仅在国际声誉方面,还可能面临国内毒品相关犯罪的增加。


苏萨-桑托斯表示,未来的方向必须包括合作、文化敏感性以及长期致力于解决太平洋毒品危机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