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兹·奥斯本在1973年新西兰首演期间的不寻常请求

关键词: 奥兹·奥斯本, 黑色安息日, 1973, 新西兰, 大纳鲁瓦希亚音乐节, 重金属, 遗产, 音乐历史, 莎伦·奥斯本, 马蒂·杜达, 巴里·科伯恩
返回新闻列表
Wednesday, 23 July 2025

奥兹·奥斯本在1973年新西兰首演期间的不寻常请求

By Bill Hickman


当黑色安息日于1973年在新西兰进行历史性首演时,乐队的主唱奥兹·奥斯本有一个至今仍让粉丝铭记的不寻常请求。据将乐队带到该国的音乐推广人巴里·科伯恩回忆,奥斯本的请求既具有戏剧性又富有象征意义,并且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得到了实现。


舞台后方的燃烧十字架

在乐队准备于大纳鲁瓦希亚音乐节上表演时,奥斯本提出了一个具体的要求:在舞台后方的山坡上竖起一个巨大的燃烧十字架,并在午夜乐队登台时点燃。科伯恩回忆了当时的场景:“他说:‘听着,当我们午夜登台时,我们希望在山坡上有一个巨大的燃烧十字架。当我们走上舞台时,突然这个巨大的十字架会在我们身后燃烧起来。’”


一个由木材和铁丝制成、裹着浸透汽油的布料的十字架被匆忙搭建并点燃,正好在乐队开始演奏时完成,实现了奥斯本的愿景。这一时刻成为音乐节的难忘部分,也突显了主唱在早期职业生涯中对戏剧效果的独特把握。


重金属音乐的遗产

奥斯本在76岁去世,他因在塑造重金属音乐流派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而受到赞誉。科伯恩表示,他仍然参加重金属音乐演出,他说乐队为这一流派奠定了基础。“他们是重金属音乐发展过程中如此重要的基石,”他说。“在演出中,人们仍然经常穿着黑色安息日的T恤,听到诸如《偏执》(Paranoid)等歌曲在人群中回响并不罕见。”


一个充满矛盾的人

尽管奥斯本因狂野的行为和毒品驱动的生活方式而臭名昭著,但科伯恩描述他在新西兰期间是“冷静而愉快的”。“他们很得体,只是年轻时的英国小伙子,”科伯恩说。“他们并没有像约翰·博纳姆和齐柏林飞艇那样引起任何麻烦。”


新西兰音乐出版物《13th Floor》的创始人马蒂·杜达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听到黑色安息日的专辑《偏执》(Paranoid)是在一次童子军露营时通过磁带播放,他表示“一切都改变了”。杜达还赞扬了莎伦·奥斯本在支持她丈夫事业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在他与成瘾问题作斗争以及最终转型为成功的独唱艺术家的过程中。


个人轶事与持久影响

新西兰推广协会主席莱顿·利拉斯分享了一个关于他在20世纪90年代末在奥克兰机场与奥斯本相遇的个人故事。他原本只想拍一张照片,但最终得到了与奥斯本和他已故妻子的合影。“他很抱歉,但表示他不能再多做些什么了,因为他需要登机,”利拉斯回忆道。


奥斯本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他的音乐。他的电视节目《奥斯本一家》(The Osbournes)使他成为流行文化中的受人喜爱的偶像,他的独特嗓音——利拉斯形容为“有极高的音域”——在摇滚和金属音乐领域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当世界哀悼这位音乐传奇人物的离去时,奥兹·奥斯本的遗产依然延续——不仅体现在他创作的音乐中,还体现在他为重金属音乐世界带来的戏剧性、魅力和影响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