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运动员被提醒注意穿着:美国运动员因衣物污染药检事件引发警示
新西兰运动员被提醒注意穿着
近日,新西兰体育诚信委员会向本国运动员发出提醒:要格外注意日常穿着,以免因意外情况导致药检不合格。这一警示源于一起美国运动员因衣物污染而被药检阳性的事件。
这起事件中,一名美国运动员并未使用任何违禁药物,却因穿着被药物污染的运动装备而药检呈阳性。该运动员借用了队友的腿部压缩裤(hamstring sleeves),而这些衣物此前曾被队友使用过一种名为“ostarine”的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SARMs),该药物有助于肌肉增长,已被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列为禁用药物。
调查发现,该运动员的体内检测出微量的ostarine,这些药物残留在队友穿着后留下的汗液中,最终通过衣物传播到他的体内。这起事件被认为是首例因衣物交叉污染而导致药检阳性的案例。
新西兰体育诚信委员会主席Rebecca Rolls表示,这起事件“令人警醒”。她指出:“污染问题一直存在,尤其是通过补充剂进入体内的情况,但通过衣物传播的案例非常罕见,但其重要性正在逐渐被反兴奋剂界所重视。”
Rolls提到,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已经成立了“无意兴奋剂使用工作组”,旨在为运动员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防止无意中摄入兴奋剂,包括通过皮肤接触的污染。
此外,WADA计划在2027年的国际教育标准中加入“无意兴奋剂使用”作为必修教育内容,以提高运动员对这一风险的认识。
Rolls强调,尽管反兴奋剂机构不断努力提供资源和教育,但运动员必须对自己的身体负责。“无论污染来源是什么,最终责任都在于运动员自身。”
这起美国运动员的事件已由美国反兴奋剂机构(USADA)调查并公布。该运动员的尿检结果呈阳性,但随后的头发和指甲检测未发现药物残留。而提供衣物的队友则承认自己使用了ostarine,其衣物检测出12次阳性。
最终,该美国运动员因符合WADA的“无过失”规则而被裁定为无过错。
新西兰体育诚信委员会建议运动员在使用他人衣物或装备时保持警惕,并尽量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补充剂。委员会官网还提供了《补充剂决策指南》,帮助运动员识别和规避潜在风险。
这一事件提醒我们,现代竞技体育中的反兴奋剂工作不仅仅是针对运动员的个人行为,还需要对环境因素、装备使用等细节保持高度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