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内食品中非法农化残留物未受处罚
过去五年内食品中非法农化残留物未受处罚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在过去五年中,对食品中非法含量的潜在有害农业化学品未采取任何罚款、召回或起诉措施。尽管检测发现数十起违规情况,但该部门仅向七家企业发送了教育性质的信件。
据RNZ报道,新西兰大学的教授杰克·海因曼(Jack Heinemann)指出,缺乏行动可能会破坏新西兰出口食品的信任度。他说,新西兰的出口食品安全声誉受到威胁,因为一些出口产品被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的年度检测计划——食品残留物调查计划(FRSP),旨在确保食品中的化学残留物不超过法律规定。然而,尽管检测发现许多化学物质的残留量超过法定上限,但新西兰食品安全部(NZFS)并未采取任何处罚或召回措施。
2022-2023年度的FRSP报告发现,27个样本中有33起违规情况,其中多数是农民在未按标签说明使用农业化学品所致。部分产品中检测到甲基氨基膦酸(methamidophos),这是一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高危害的农药。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活动家吉恩·图普(Gen Toop)批评新西兰食品安全部对食品安全问题采取了“懒散”的态度。她说:“当有毒农药在食品中残留时,它们不会立即引起急性症状,而是与长期的健康影响有关。新西兰食品安全部本应对此采取更严肃的态度。”
新西兰食品安全部代理副主管珍妮·比希普(Jenny Bishop)确认,过去五年内并未进行任何起诉。她表示,所有违规产品都进行了食品安全评估,未发现任何风险。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的副主管文森特·阿尔布克尔(Vincent Arbuckle)表示,新西兰的监测系统运行良好,能及时发现并处理非合规情况。他说:“我们采取了适当的纠正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新西兰政府最近对农业和园艺产品的监管进行了审查,旨在减轻农民和企业的监管负担,以提升新西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审查建议包括加快农药审批流程,以及允许行业自行评估部分危险化学品。
新西兰食品安全部的这一做法引发了公众和环保组织的强烈质疑,认为其未能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新西兰的出口食品声誉。